颜回一箪一瓢饮在陋巷,是清贫者的幸福;青云直上加官进爵,是政客的幸福;“生意兴隆,财源茂盛达三江”,是商人的幸福;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,是农民的幸福;“金榜题名时”,“打马御街前”,是读书人的幸福。
夕阳下,一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于铺满黄叶的道路,是幸福的;路灯旁,依依不舍的恋人无语执手相望,是幸福的;除夕夜,三代同堂推杯换盏,笑语盈盈,是幸福的。幸福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,留心一下,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。
西方有一则关于幸福的故事:一个忧伤的国王去寻找天底下最幸福的人,找遍了城市和乡村,没有一个人说自己是幸福的。终于,他找到了一个自认幸福的人,你能猜到他是谁吗?是一位衣衫褴褛,坐于墙根,一边晒太阳,一边捉虱子,一边哼小曲的乞丐。
无论是“孔融让梨”,还是“蔺相如谦让廉颇”,都是对谦让——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。五千年来,沧海桑田间,变的是历史,不变的是谦让的灵魂。谦让之花之所以能灿烂怒放,经久不衰,是因为谦让表现出的是一种品德美,人性美,这种美使谦让在中国乃至世界遍地开花。
泱泱古国,悠悠华夏,五千年的历史,五千年的文化。假如这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一座大花园,那么谦让便是这万花丛中的一朵百合,暗吐幽香,清丽脱俗。五千年来,谦让之花常开不败。
古有孔子的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今有增广贤文的“退一步海阔天空,让三分心平气和”,谦让就像一条小溪,细水长流,永远是个说不完的话题,而谦让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。
而不谦让引发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。有两个公鸡分别叫花花和红红,有一天,花花和红红赶着去上学,在经过独木桥时,他们都想走快点,谁也不肯让谁,在桥上打了起来,最终都掉到河里淹死了。如果他们肯谦让一下,不过是走快一步或慢一步的问题,可是他们却没有谦让的意识,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。瞧,不谦让是朵黑心之花,散发着黑暗的气息。